实际上,自2015年开始,新疆的粮食产量就在持续增长,到了2024年,创造了连续9年增产的佳绩。去年,新疆粮食总产量突破466亿斤,是近三年国内唯一粮食增产超百亿斤的省区;在全国排名跃升至第13位,首次超越粮食主产区之一的江西,成为可调出粮食量最大的产销平衡省区。
要知道,新疆沙漠、戈壁面积共71.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沙漠、戈壁总面积的55.94%,是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而且新疆的降水量常年低于150mm,年均降水量仅为中国降水量平均值的1/4。
可就是这样一个“粮食绝地”,不仅成为了全国最适宜种植粮食的地方之一,甚至还在沙漠实现了粮食亩产10000斤的奇迹。
一个数据可能出人意料,尽管新疆干旱少雨,但内陆水域面积却达到1145.2万亩。其中,宜渔水域面积高达514.8万亩,位居全国第4位!这主要得益于新疆“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理特征,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等山脉高耸,冰雪融化,形成了大量河流以及连片湖泊。
去年,新疆水产品产量达19.65万吨,其中“海鲜”类品种如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石斑鱼、澳洲龙虾等,甚至反向供应给沿海地区。
特别是最近两年,受到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的舆情影响,再加上各种宣传效应。距离海洋最远的新疆,以其绝无污染的宣传优势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而新疆的“海鲜奇迹”始于一种看似贫瘠的资源——盐碱地。盐碱地中的高盐度水体,与海水的成分相似。通过科学调配,新疆将这些地下咸水改造为养殖海产品的“人工海域”。
作为南疆的核心农业区,和田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政策支持,成为全国久负盛名的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其核桃、红枣、葡萄等特色果品在新疆乃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品质卓绝的和田枣,更是家喻户晓的地理标志产品。无污染碱性沙化土壤、充沛的光热资源和富含矿物质元素的昆仑山冰川雪水资源,造就了和田枣皮薄个大、核小肉厚的特点。口感醇厚香甜,肉质厚实饱满。
并且,和田枣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在多种矿物质的滋养下,不仅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每100克维生素含量更是高达300-600毫克,是普通大枣的30倍,苹果的80倍;此外,还含有药用价值的月桂酸、豆冠稀酸和油酸、花生酸、亚麻酸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生津、养颜驻容、延年益寿的功效。
凭借优质农产品,当地推动“原字号”向“精字号”转型,开发枣夹核桃等高附加值产品。
优中选优的和田大枣,去核蒸软,果肉香甜软糯,入口即化;纸皮核桃经低温烘烤后,保留酥脆质地;通过传统压制工艺厚切,咬下时先触达红枣的软糯,随后核桃的酥脆在齿间释放,形成“外糯内脆”的独特层次。
沙漠绿洲浓缩的阳光、昆仑山万年冰川融化的雪水以及千年传承的手工技艺共同造就了这款枣仁夹心派独特的风味,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复刻。
和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通过“盐碱水利用+冷水资源开发+科技赋能”的三重突破,将沙漠边缘变为“海鲜牧场”,填补了内陆高附加值水产空白。
一是,天然“人造海水”。和田地区拥有大量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的高盐度水体与海水成分相似,为养殖海鲜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例如,南美白对虾需要盐度在15‰ - 25‰的水质,而和田部分盐碱地的天然水体恰好接近这一标准,只需微调便可直接使用。
二是,天然冷水养殖。依托昆仑山冰雪融水(年均水温8℃)及玉龙喀什河、托什干河等河流,形成恒温冷水环境,适合三文鱼、鲟鱼等冷水鱼生长。
2024年,和田地区水产品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高达3.8亿元,成为新疆渔业的重要增长极。当地养殖的“沙漠大闸蟹”、“和田大龙虾”接连获国家认证。
新疆土地辽阔,耕地面积达1.06亿亩,人均耕地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适宜规模化、先进生产技术和大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气候方面,新疆昼夜温差大,积温和无霜期在全国同纬度省区中位居前列。
在这个基础上,新疆只要解决沙化、缺水、风大的问题就可以了。何况,还有以色列珠玉在前。
以色列是一个弹丸之国,面积与北京相当;而且地理条件恶劣,三分之二的国土都是沙漠。可谁能想到,这个小国不仅实现了农产品自给自足,其出口的农产品还占据了40%的欧洲蔬菜瓜果市场。若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能养活的人口会是现在的3倍。
就拿用水量来说,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这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但当地通过大面积推广滴灌技术、喷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实现了水资源充分利用。
有一组数据极其震撼:2012年新疆粮食总产量254.6亿斤,农业用水量561.75亿立方米;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量466亿斤,农业用水量567.36亿立方米。换言之,12年间,新疆粮食产量翻了一倍,但用水量几乎不变。
在新疆和田的沙漠戈壁上,伫立着1000余座温室大棚。这些大棚里,正开展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技术,水稻可以多层种植。而且通过调控环境,水稻的生长周期比传统的缩短一半,一年能收5茬,亩产达到10000斤。南宫28登录入口
普通水稻的平均亩产大约是在600斤到1000斤左右,一些高产水稻品种,亩产平均在1500斤左右,袁老所培育的超级水稻,亩产也不过2400斤。
新疆粮食产量得以大幅提升的原因,除了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这种“垂直农业”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