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床式:苗床式是用于农业生产中较为普及与最易建造与操作的一种,它就是在平地上建造宽1.2m,高20-25cm,长15-20m的砖彻水泥苗床,床底需铺建成稍带坡降且不渗漏的水泥底面,以利于营养液的回流与循环利用,在苗床稍低洼的一端留置养液回流孔以用于养液的回流与收集。再于床底铺设弥雾管道并按每50cm安装一个朝上喷射的雾化喷头,以确保栽培时能让苗床整个内空间均匀雾化,不能安装留有死角雾化不匀的折射式喷头,如果要用这号喷头也需调好喷头方向,以实现交叉无死角雾化。建好苗床与雾化供液管道后,就是扣置定植板,定植板是固定植株与封盖苗床创造封闭根域空间所用的栽培板,可因种植密度的不同在板上打孔或刻划条槽,通常选择强度较高的泡沫板作为定植用板,用海绵条作为包缚固定植株所用的填塞材料,种植时把植株用海绵包缚植入孔中即可,也可直接把植株卡植入有海绵条填充的条槽中。这种栽培系统大多用于叶菜类或植株较为矮小或者可以引缚固蔓的植株。
(2)立桶式:立桶式是一种以简易围桶作为根域空间,以大空间雾化作为供液方式的栽培系统。这种栽培系统大多用于大植株的栽培,如番茄树、南瓜王、西瓜王、黄瓜树蔬菜树等,具有培育与创造最佳的根域空间发挥最大生长潜能的作用。在建造该栽培系统时,需按目标植株的大小来确定根域空间大小,再去选择设定围桶的大小尺寸,如以巨型的番茄树为例,它需设定一个至少1m3以上的根域空间才能培养出单株结千果或万果的巨型番茄树,因为根系的大小与植株的大小是成全息对应相关的。现就番茄树气雾栽培系培的建造进行说明,在生产与科研中为了从实用及简易低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把传统的塑料桶栽培变为可随机编制大小的铁丝网围桶栽培,选择宽1.2m,长可任意剪制的铁丝网为材料,制作时先计算好一定大小直径围桶的周长,然后进行取材,如直径为1m的围桶就需截至长3.14m,宽1.2m的方格铁丝网一张,把网两端围接在一起,就成为高度1.2m,直径1m的围桶,再把围桶水平立放于已整好的水平地面上,以地面为桶底,于桶内壁铺衬不漏水的黑色薄膜一张,起到内衬与防漏作用,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高1.2m,直径1m的立桶,就形成了一个用于番茄栽培的根域大空间,再于立桶的外壁围衬一层反光膜起到反光降温及减少强光透射的作用,为根域创造无光黑暗且相对温度较低的空间环境。立桶制作完毕,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布设回流管与进液管,回流进液管全可埋设于地下,并把从桶底引出的回流支管联接至回流主管上,以实现雾化后养液的收集循环再利用,在桶底回流孔的开口处,需做好内衬薄膜与回流管间的扣接紧固与密封防漏,这样就可以毫无渗漏地把经弥雾的养液全部收集回流至贮液池进行重复利用。这些都按要求做好布设与制作后,就可加扣桶盖、开设定植孔与制作根系生长支承网架。一般桶盖可选择三合板制作的圆板,但内面要喷涂防水漆或衬膜,以防长期的湿气环境造成腐蚀,在圆板的中心部位打一定植孔。如果栽培根系较为庞大的巨型植物,最好定植孔要大,以商售的栅栏状圆桶塑料框作为定植篮,并最好要在篮底绑固上一张具有一定承载力的细筛网架,作为根系平面生长舒展的支承网,有了它作支承,可以防止因重力作用而使根系成束密集与成团,不利于营养液的均匀弥雾。这些工作完毕后再于立桶的四周均匀悬挂3-5个雾化性能较好的喷头,并且是可以自由升降调节的悬挂式安装,利于调整根域空间的雾化均匀度。这种方法种植时也是极为简单,只需把包缚有海绵条的植株定植于定植孔或定植篮内即可。这种方式植物生长特快,可以作为观光园区内各种瓜果蔬菜或木本植物栽培,把其栽培具有巨大树体的植物之王,是当前观光农业发展的一个好项目。
当前农业的种植已渐渐从平面发展至空间,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使用效率,而利用泡沫扣板搭建而成的金字塔式的栽培系统,现已被科研及生产者所运用,在日本的气雾培植物工厂中,为了充分利用人工光照就是利用这种栽培系统,它具有建造方便,管理容易之特点。该栽培系统在叶菜类的栽培中应用较多,搭建栽培系统时,选择厚5cm,宽100cm,长200cm的泡沫板为材料,并在板上按种植的密度进行均匀地打孔,作为植苗的定植孔。把这些打孔的定植板倒V形的搭扣在预先建好的简易苗床上,这种简易苗床是用砖彻围床沿再于底面铺设薄膜而成,以收集回流营养液。泡沫板间的联接缝以泡沫胶粘固,如果为了牢固起见,可以先在苗床上方搭建一个金字塔形的木条框架,再把定植板扣贴在框架上。搭建好由泡沫板组成的塔式种植系统后,再于塔内的中心位置悬吊弥雾管道,可以是1-2道,做到雾化均匀不留死角即可,经这样的建造,一个密封隔热不透光的根域空间就被营造而成了,种植时只需用海绵固定,把植株包缚后植于孔内即行,该系统在生产上还常常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供给技术相结合,可以使植物的生长速度及产量得以更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气或氧气直接输入根域空间,使根系吸收固定更多的碳源,使根系的有氧呼吸更加旺盛,更利于植物的快速生长。
(4)管道式:当前用于家庭或观光园区的营养液管道循环栽培系统也叫管道化栽培系统,大多是采用PVC塑料管作为创造根域空间的栽培系统,再把植株定植于打孔的管道上。然后结合营养液的间歇循环,以实现蔬菜花卉草莓等植物的管道式栽培。它具有造型多样化、外观美观与便于立体化建设的特点,南宫28官网但也存在高温季节管道内温度高与根域空间小所造成的缺氧现象,如果改成气雾系统就可轻松地得以解决。气雾式的管道栽培系统只需在栽培管道内安装微喷管道即可,也可用超声波雾化器把营养液雾化后用微型鼓风机吹送至栽培管道内以供根系对水份与营养的需要。用这种弥雾方式代替水循环后可有效地防止高温时缺氧,这样的改进使管道化栽培系统得以在阳台楼顶等高温环境下摆设栽培,使它的运用空间更大。
(5)拱棚式:气雾培技术以其巨大的植物生长潜能而成为当今与未来栽培技术中最为先进的模式,它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与生长速度数倍地提高,是迄今为止任何一种栽培模式所不能比的。但是现有的气雾模式在设施的投入上较大,发达国家的模式更不能搬用,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就是摸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投资省易操作能为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的新方法新材料新构架,通过对气雾培原理及实践的不断研究,南宫28官网对各种模式进行大胆偿试与实践,终于找到了一种类似于美国太空飞船上运用的气囊式栽培方法,但是在农田实施,则改进为拱棚式气雾培,最早美国了为能在失重的太空站上实施栽培开发了一种设施要求最为简介的气囊模式,就是用骨架构成根怀空间用绷紧的逢布作为栽培支撑体,可以立体化栽培各种蔬菜与植物,而根据这种模式改进的拱棚方式就更为简单了,它是适合我国农村生产的最简易方法,普通农民就可投资生产。
A、作床建拱:在田块平整交通方便水电具备的地方皆可建立气雾生产基地,如果是农田施工改造则更为简易,只需按行向挖好具有一定比降的两条排水沟,沟与沟的距离为1-1.2米,沟宽为30cm左右,深为15-20cm,然后在宽为1-1.2米的栽培床上铺地膜,以防漏水,这样就形成了W形的床底,两边的深沟作为气雾培营养液的回流沟,中间高的部份就形成了龟背状以防积水,这样沟间距的部份,就可作为铺设雾化喷带所用,再于床上搭扣高度为1-1.2米的高拱,就形成了拱型的骨架,这个拱架的材料在农村可以用毛竹片替代,在郊区施工,可以用电工塑料线管,具有标准整齐而方便的优点,拱杆间距一般以50cm为准,然后再于拱顶纵联一根使整个拱架形成整体,这样才更为牢固与撑载更高的产量。
B、铺设喷带:采用进口的不变形皱折的软管正喷喷带,具有高效实用特点,原先采用喷头为拱内创造雾化环境,常因喷头的设计而存在死角区,导致植株死亡,有时也会因喷头堵塞而缺水影响生长,采用激光打孔的正喷喷带后这些问题可以有效解决,而且维护及安装也不需像喷头雾化系统那般繁琐,同时成本也可大大降低,只需喷头雾化系统的三分之一成本。把喷带笔直铺设于床中间,平放到龟背上,这样就可以减少平床回流水对喷带的漂浮移位偏移床中心,利于均匀雾化。雾化系统是气雾栽培的关键,为根怀空间创造最适最匀的营养液雾是实现气雾栽培的重要生产技术之一,引进先进的雾化喷带技术,可以简化气雾生产达到实用易普及的生产目的。
C、扣栽培黑膜:根怀空间的创造需要实现遮光的黑箱效果,一般采用不透光的黑白膜或黑膜,也可用不透光的黑色土工布,按拱大小购置适合宽度的布或膜,覆盖到棚上,并用扣件把膜或布紧扣在拱杆上,就形成了类似于美国气囊模式的半圆形栽培空间,栽培的植物可以按株行距于绷紧的膜布上打孔定植,实现了气雾栽培的简易化操作。
这种模式的设计,可以对根怀空间进行充分的设计与利用,可以对拱形的表面积实现比平面最大化的利用,根怀空间设计就是科学地安排地下茎类植物,与须根类植物间的搭配,让根系能在根怀空间内达到最合理的布局,与最大利用率的发挥,这是土壤栽培所不能实现与考虑的问题。地上植物的栽培设计可以实现生态与立体设计,高大的种于拱背,矮小的种于拱侧,地下茎类承重大的可以以拱形撑杆为支架进行固定,如姜的栽培可以直接把姜种用橡皮圈或扎带固定于拱杆上,再于膜或布上开孔让芽外长即可。